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规划新思路
打造生态浦东新城市地标
《精彩上海》日语刊2005/03期专题.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文明之根,水更是灵性之魂。
城市的滨水区是形成城市特有面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滨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在其中起到积极、决定的作用。
当我们谈到巴黎必然会说塞纳河和上面如织的油轮,
当我们想起伦敦就会联想到泰晤士河上缥缈的晨雾……
我们希望
当我们品味浦东记忆里就闪现张家浜那迷人的绿色乐章。
该项目始于2003年新区人大代表《关于张家浜景观河道旅游应予以进一步开发》提案而进行了《上海市张家浜景观河道旅游策划》的编制,而后,浦东新区水域环境卫生管理署委托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这份《张家浜滨水旅游景观概念规划设计》。
自2003年10月起至今,该规划先后通过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市民代表座谈会、各相关领域专家论证会、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副区长万大宁专题汇报会、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谢丽娟及其带领的“搞好上海市水系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水都”课题组汇报会, 期间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规划局、经贸局、新闻办、市民代表的关心和支持,获得社会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同时该规划也获得大多专家、领导、市民的好评。认为该规划 “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是同类规划中较有特色的,较好的规划”。
为此,记者走访了《张家浜滨水旅游景观概念规划设计》的设计者:林选泉和刘月琴,他们是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两位年轻的景观设计师。据了解,该规划将于7月份最后向浦东新区规委会汇报,有望通过后正式科学、合理、有序地启动该项目。
规划新思路
A-滨水景观规划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提升到经济、文化、社会角度
B-张家浜重新定位――不仅仅是一条生态河道,对于浦东而言它是一条多功能的历史文化廊道
C-不按传统的手法进行主题功能分区,按张家浜所承载的多种地貌景观资源进行划分
D-绿道(greenway)网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E-规划新思路之五:打造浦东独有的滨水RBD,建构浦东地标性地带
F-运用桥梁景观CI新理论,使张家浜三十余座桥梁具有独特性、统一性、系统性
据设计者介绍,张家浜长23.5公里,西连黄浦江东接长江口,它承载了江、城、公园、楔形绿地、别墅区、百米林带、乡、田、湿地、海等多种地貌资源。《规划》根据张家浜穿过区域地貌空间形态的不同分为:江、城、滨水RBD、居、林、田、海。结合各段特色形成对应的景观专项规划,开展相应的滨水休闲游憩项目。
例如:
江:建议结合张家浜水闸改造,规划一个开敞性的水上游船码头广场,并
将长江口的有污染的工厂进行改造,利用旧的厂房改造成张家浜历史陈列馆,陈列张家浜河道的整治过程、开发发展的历史。
城:开辟亲水平台,以利于人们日常游憩如:晨练、打太极、垂钓、群众小范围的集体活动、聚会等。
滨水RBD:利用周围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浦东最具特色的滨水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休闲产业区”。聚合浦东的“人气、文气、商气”,促进浦东“休闲产业”的发展。
居:结合规划中近1公里宽的楔形绿地――金张绿地,以及两岸林立的高档别墅区和汤臣高尔夫球场,设立小型游艇码头,形成共享的绿色开敞空间。
林:利用实施中五百米宽林带资源,打通林带内和张家浜的河道,形成小湿地景观。运用悬索桥方案,将人引入林地,进行森林浴。并开辟透水性的林间小道,在保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底密度底林带休闲项目开发。
田:结合规划中的新市镇滨水绿地,局部保留当地较有特色的民居,进行改造,建立绿色饭店,构建上海首家餐饮DIY,开展生态农业游憩项目。局部地段保留100-200米宽的农田绿地,完善景观格局,并对农田肌理进行保护完善,提供人们进行耕田、收割、晒稻谷的农田体会,开辟农田艺术区,放置农田和艺术融合的大地景观作品,举办张家浜所独有的农田景观艺术节。
海:改造长江口处水闸,完善该处游憩景观设,如建设廊桥式观海平台,设海上码头,临海区建海上运动区等。
七大区域的游憩景观规划,紧紧围绕“游憩+景观+生态”三个元素,使其游憩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景观游憩资源,并利用生态的思想作为指导,在保证滨水景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各种游憩容量的扩大,最终达到张家浜景观河道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