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周报:张家浜勾画滨水旅游新图
记者 黄静
本报讯 美丽如画的张家浜已不光是景观有看头,其生态旅游功能也正逐步被认识。昨天,新区环保市容局召开《张家浜滨水旅游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专家研讨会,“把脉”张家浜的未来远景。
打造“文化休憩产业区” 这份由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打造”的蓝图围绕着一个规划理念——将游憩、景观、生态3个元素综合,进行生态设计,以服务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
充分利用张家浜的优势,规划中提出了在竹园公园的滨水区至世纪公园区域建立RBD区(RecreationBusiness District),即“文化休憩产业区”的设想。因为该区域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竹园商贸区,相邻花木行政区和世纪公园高级住宅区,紧靠东方路,商业繁荣,交通便捷。RBD区成为浦东市民和前来浦东旅游的游客又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绿色廊道通向社区 由于目前张家浜与外界缺乏交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构筑完整步行系统的设想也体现在规划中。 规划将周围的居住小区、公园、公共建筑与张家浜连成一体。如:把东郊宾馆、汤臣高尔夫球场、世纪公园、花木行政文化中心、上海科技馆、竹园商贸中心、陆家嘴金融中心等有机连接,建立相对完整的自由的步行、自行车行道,形成一条绿色廊道和宽敞的空间系统。
增设游船码头 规划在张家浜生态游憩的几个主要的景观点,如在黄浦江口、汤臣高尔夫、百米林带、农村居民点、长江口等增设游船码头。目前,因张家浜整体桥梁桥下净空过低,游船以小型为主,将来,在桥梁改造后,可调整和丰富游船的种类,同时需要改造黄浦江口与长江口的两个水闸。
对“私家花园”说“不” 张家浜作为著名的景观河道,已经被诸多房产开发商“瞄准”,而该规划则对此说“不”。规划认为,张家浜滨水建筑应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色彩要与周围整体环境协调,防止个别建筑对整体滨水环境的破坏。 临河面的建筑高度应严格控制,与两侧河道绿线的比例至少在1/2以上。而且临河面的建筑应为公共建筑,防止出现对滨水公共空间独占的现象,保证滨水的公共空间。同时,沿岸建筑提倡点式建筑,反对板式建筑,保证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视线通敞。 而针对张家浜靠近黄浦江口的一些污染企业,如:新华香料厂、煤炭装卸码头等,规划设计将其进行改造,利用旧的厂房改造成张家浜历史陈列馆,介绍张家浜整治、旅游开发等变迁过程。
专家观点:
殷明发(上海市旅游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从观光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张家浜滨水景观概念规划要注意游人的通行性、交通的通达性、视觉走廊的通透性,建议考虑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化、水上旅游的舒适化和景观的优美化、旅游线路设计的理想化。
姚昆遗(上海大学旅游系教授): 张家浜生态旅游功能开发要避免苏州河目前遭遇的遗憾,就是水景被两岸群立的楼盘切割开,成为私家住宅的区域。张家浜决不能这样。河道的绿线要控制在20—30米范围,对于有条件的河段,应该以50米保30米的办法加以规划控制,让张家浜保留公共岸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