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
书刊媒体

【中外景观201003】“后景观时代”的非典型性景观设计——访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公共空间总设计师林选泉

“后景观时代”的非典型性景观设计——访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公共空间总设计师林选泉

Chief Designer,Open Space of Pudong Site World Expo Shanghai 2010

 

 

《中外景观》 2010/03 /31      执行主编/  记者:杨琦 


中外景观:

“您为什么理解您所负责的“世博会展馆区外部空间设计”为“非典型性的景观设计”

 

林选泉:

上海世博会是“特殊的重大城市事件”,世博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具有特殊性,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共空间,尽管他们都有传统意义景观的构成元素,但涉及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很大不同,所以,我更愿意理解为“非典型性的景观设计”。另外,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世博局长、上海市长专题会议的工作报告中,也称为“特殊的有别于一般的景观设计”。

 

 

世博会园里的许多展馆极富创意与张力,假如这些展馆建筑是“图”,那么外部公共空间就是“底”,是“背景”与“环境”,世博公共空间就像一个大容器,把相关建筑与设施等容纳其中。传统的景观更多注重的是将容器的外皮做好,而我们要做的核心是要保证这个容器里的东西正常有序运转。这样一来面对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世博公共空间设计不像一个独立的城市公园,他首先要衔接246个外国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而这些展馆特别是40多个外国国家自建馆的设计建设时间是动态的,世博公共空间设计便具有动态性了。

 


其次,设计的内容比较庞杂,除了展馆区内所有的广场系统,绿地系统,高架系统、夜景系统外,还有落实30多种配套设施:大点的像餐饮、购物、功能和援助,与人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如厕所、遮阳、降温、直饮水、坐椅以及演艺空间,夜景照明,标识导向,预约机,信息亭,广播监控,银亭、气象点等等,园区里你看到的、看不到的设施基本都在我们设计的范畴。再者,容器里的东西很多,负责这些设施的建设主体更多,许多还交叉,有世博局内10几个部门,世博局外的10个相关单位,还要衔接相关设计单位。所以,除了设计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协调。

 

最后,这30多个配套设施连同广场、绿地等所有设计内容还要面对日均人流40万高峰60万,总数超过7000万参观人数压力,184天会展期还将会遭遇梅雨、台风、高温等灾害天气的影响,所有的条件叠加在一起,逼得景观设计师要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厕所总数量和类型的确定、男女厕位的比例都要基于男女每天上厕所的不同次数和时间等生理数据反复推导得出;设置灭蚊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蚊子喜欢可见光里什么波段的光波,以及活跃频度等,然后根据这些来确定灭蚊灯的设置。这些专项设计师不仅仅是布置个位置就行了,我们研究了很多参数来回应这个复杂的景观环境,并确立配套设施招标的技术要求。以往的景观设计是不需要涉及这么多内容,至少没有涉及这么深入、系统。

 

 

 

所以世博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项特殊复杂的综合设计研究工作。设计始终贯穿的是“功能导向第一位”,经济实用不摆“花架子”,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利用,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才兼顾景观的艺术效果,强调全园设施、风格的统一和环境相协调。

 

中外景观:

世博会结束后很多场馆将会拆除,那么在展馆区外部空间设计中,您是如何考虑“后世博”时期的景观设施处理的?

 

林选泉:

在我们设计伊始,就考虑到了世博会结束后的设施的拆卸和后续利用问题,尽可能使用造价低廉、可循环回收材料,减少地面固定设施,尽量采用可移动的形式,比如花箱、座椅、直饮水、垃圾桶、临时遮阳伞、灭蚊灯、地砖等,这些设施都是进行的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易于拆卸重组可以回收利用。另外,采用采购,回购,租赁以及捐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后续利用问题。

 

中外景观:

那么在专项设计中,“非典型性景观”设计和一般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林选泉: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问题导向型设计”,举一个世博五大洲主题的例子,主题广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广场,他要既要承载高密度的人流,保证世博正常运营,同时作为空间载体需要文化演绎、传达大洲印象,烘托环境氛围。文化这块暂且不谈,就说广场中的演艺区设计,就要了解舞美知识,合理布置舞台与面光架,并从人机行为学原理出发合理划分表演区、观演区、控制区。

 





此外广场要梳理演艺、休闲、聚散空间关系,满足人流疏散等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各类人性化设施:如何设座,如何降温,如何遮阴,如何供直饮水等,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参数研究,以此得到很多原创性的结论。比如,在座椅设计中,椅子的数量如何确定,空间如何布局,单体座椅怎么设计便于拆装组合,椅子如何和遮阴结合,什么样的椅子利用率最高,人行走多长时间才需要坐下休息,原来做景观设计没有人系统研究这些,我们做了仔细的研究。当时世博控规要求每平方米的2座,我们通过人体体能数据分析得出的数据每平方米6.5座才能基本满足世博会高人流量,并且建议在运营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在重点区域增加座椅数量为游客提供方便。

 

 

还有室外直饮水,我们查阅了很多国内外的资料,却并没有一个很确定的数据支撑日均每人喝水量和喝水频度以及每次喝水时间,国内也没有规范,我们结合相关厂家的数据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建立理论模型,计算整个园区室外直饮水龙头需求总数,并对采用的净水标准所需要的水过虑工艺进行有关参数规定,并保证直饮水动态检测。

 

 

提到雾喷降温,一般设计师只涉及哪里要设置雾喷设施,至于其它原理什么的就不清楚了,我们基于人体舒适度模型对雾喷降温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四大因子对高低压雾喷降温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能耗水耗等正确设计雾喷降温,并合理布局降温系统。对行走还是休息状态更需要降温进行论证,对雾喷的颗粒多大既不湿衣服又能给人舒适感进行实验分析,对有无遮阳设施下的降温效果进行试验论证……等等这些理性试验的数据支撑设计是以往景观设计不曾深入涉及的。




 

 

中外景观:

这些指标性的数据你在做世博之前意识到过么?

 

林选泉:意识到过,但是没有系统的研究过,是世博这个项目让我们深入这么彻底并且实施了。

 




中外景观:

经历了这么庞大而又没有可以参考案例的项目,有什么感受?

 

林选泉:

面对大工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危机,既然景观设计师面对的是大地上各种复杂的综合体,不能仅仅是 “好看”、“眩目”,就需要你综合全面,甚至是“全能”,要用可持续的观点处做好设计。世博项目,很多不属于景观设计师“份内”的事我们也做了,不但要落实世博建设期间的设计还要考虑世博运营的情况。面对这样的重大项目,就不能仅仅站在设计师的视角,而是要站在使用者、主办方业主方等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几年世博项目的锤炼让我学会设计师要学会坚持、学会妥协、学会自我完善。

 

另一个感受是,现代的世博公共空间设计却让我在传统的老子“道德经”里找到完美答案。就是世博景观的“无为设计”。“天下万物生与有,有生于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这种从对立面中寻找“和谐共生”的朴素美学思想对设计很有启发,像世博广场空间布局采用“方正、秩序” 格局,而绿地空间布局呈“曲线、自然”,在对比中形成和谐统一,这种整体空间结构表达和“图底”分析就来源于此。“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用朴素的灰色“网格”基底容纳张扬的形态各异的展馆,馆外公共空间设计不作太多花哨多余的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己任的思维方法也是来源于此。“不自矜故长”、“不自常,妄作凶”。“无为”不是“无作为”,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而 “不妄为”。

 



    面对世博这个特殊复杂的综合体,毕竟设计师个人能力有限,就应该倡导多方面学习和团队合作。对于规划设计,不凌驾于自然之上,倡导要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维持大地生命有机体的健康与稳定。对于学科,术业有专攻,景观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倡导相关学科交融与合作,在自我创新的蜕变中完善、发展。

  

中外景观:曾经有国外的设计师说在中国做景观设计要比国外难很多,在国外,他们会协调很多部门来做一个项目,而在中国,向来都是建筑做完了,扔给景观,景观做完了,扔给市政,市政做完了,扔给灯光,导致到最后自己的项目已经完全面目全非了,世博景观设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么?

林选泉:

这是专业分工与体制不同的问题。作品最终的好坏除了设计还有施工、养护、管理等环节。世博景观设计很多想法没有实施,建设和运营期间有许多冲突加上工期紧也有许多遗憾。我个人赞成专业分工细致但更需要协调合作,总体上需要有贯彻到底的思想和专业的整合能力。

 



    比如,世博公共空间的夜景照明,常常景观设计师只是做到布局与灯具布点,之后就交给电气工程师。我们在世博夜景照明中不但要深化到整体与个体的照度、亮度、色温,而且要细致到光源的选择、功率的的确定,甚至是配光曲线、灯具效率等参数的设定,所以计师光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

 

中外景观:您觉得做世博会这么一个项目对你有什么影响?

林选泉:

面对综合复杂的设计项目有了一种从容和淡定的心态,学会了综合系统的设计和协调能力,

学会了坚持、妥协和自我完善,锻造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无为”哲学思想与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交汇,对景观设计师的终极目标:需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生存之道,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

 

林选泉,男,福建大田人,1978出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2010年度上海榜样十大人物。2005年林选泉大学辞教后在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创立了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室,设计上倡导“无为景观”,发展上力求 “产研一体”。

 

至今完成相关规划设计69项,其中主持主创的12项国际国内投标都获得第一名。出版专著专刊2本参编专著2本,在《建筑学报》、《中国园林》、《中外建筑》、《建筑技术》、《景观设计》、《中外景观》等期刊发表论文与作品30余篇,并多次参加中外相关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做学术报告。规划设计的重大项目得到《中华建筑报》、《中国建设报》、《建筑时报》、《中外建筑》、《外滩画报》、《新民晚报》、《生活周刊》、《东方早报》、《新闻晚报》等10余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近年主持主创的“世博会园区白莲泾河地区规划实施方案、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设计、世博会协调区建筑与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在国内外竞标中均获得第一名。特别是2008年第一名中标并承担的 “上海世博会临时展馆与配套设施景观设计”, 因在世博设计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 “上海市世博建设功臣”称号,林选泉团队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五一巾帼奖”。

 

主持主创的规划设计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一等奖、上海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上海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上海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上海风景园林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十余类奖项。

--------上海选泉设计--------

www.linoliu.com 

blog.sina.com.cn/linxuanquan

精专小美   无为景观

园林景观 丨 装配式花园阳台 丨 建筑设计 丨 城市街具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Smart city street furniture    Architecture 


2010上海世博会  陆家嘴金融城更新 上海中心大厦外环境  

        公共空间总设计团队

Email: hr@linoliu.com   QQ:2644105441

TEL:86-021-51796296



友情链接:选泉设计博客  
我要啦免费统计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沪ICP备1304027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