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
书刊媒体

【新闻晚报2009.09.28】独家专访世博浦东园区场地景观缔造者林选泉

独家专访世博浦东园区场地景观缔造者林选泉

--为世博景观设计“一路狂奔”

    

 

 

 

新闻晚报   2009.09.28     B06版:世博周刊   记者:陈珍妮

原文链接:http://old.jfdaily.com/newspaper/xwwb/page_46/200909/t20090928_768422.html

 

    东方申城,夜色拥抱着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室主任的小办公室里,总有个清瘦的身躯每天伏案设计,从早晨到深夜,青年设计师林选泉3年来已经习惯了挑灯夜战的生活。

 

    自2006年林选泉带领团队获得 “上海世博会园区白莲泾河地区规划实施方案”第一名始,这位“设计狂人”就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场近似疯狂的世博冲刺赛,“争分夺秒,一路狂奔。 ”他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

 

 

截标前不休不眠 凌晨突遇燃眉之急

 

    2008年8月世博局传来消息,“上海世博会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项目景观设计”由林选泉带领的团队再次获得第一名,此次是继“世博园白莲泾地区规划实施方案”、“世博会浦东园区场地设计”、“世博会协调区建筑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后他们第4次折桂。面对世博会众多强有力竞争对手,“4次第一”的数字背后意味着超负荷的付出。

 

    回想去年世博投标期间的2个月,林选泉一阵感叹,由于世博项目非常复杂且设计时间紧迫,设计工作几乎形成足不出户的全封闭生活。

 

    7月10日凌晨,离截标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却接到印刷公司一个如同噩耗般的电话,由于世博文本厚且打印量大,印刷公司储备的纸张不够用。无奈之下,整个设计队全体出动,到各分店收集纸张才解决了燃眉之急。当林选泉和团队成员抬着厚厚5大箱文本赶至世博局,在电梯里他们竟然站着睡着了,此时他们已经3天2夜没合过眼。“一名合格的世博项目主持设计师看来光拥有脑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体力和毅力。 ”林选泉回忆起彼时的场景仍然刻骨铭心,“交上文本一刻,已经没有紧张,也没有期待,只有如释重负”。

 

 

◆▲▼ 林选泉和他的团队所设计的世博景观

 

 

中标后问题叠着问题 道家老子成了“灵感缪斯”

 

    如果说 “上海世博会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项目景观设计”中标前的设计只是刚刚拉开序幕,那么真正的挑战是在进驻世博局之后。

 

    据林选泉介绍,整个工程包括11个地块,地块总面积84.2万平方米,涉及180多个国家地区展馆和40多个国际组织馆所有室外广场、绿地和高架步道投影面下场地空间。其中广场又分为世界五大洲主题广场和14个展会广场,绿地分为楔形绿地和广场绿地。场地设计要满足演艺、交通、商业、安保、物流、信息、夜景、标识、环卫等20多个专项要求。 “和一般的景观设计项目不同,世博场地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设计研究工作,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它是以参展国家为主体,在项目主体多、设施种类多、边界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特殊项目。 ”林选泉向记者举例,“既需要合理有序的落实大量配套齐全的设施,也要满足为展馆提供室外展示、小型演出、游人的休闲活动、排队等候以及人流疏散等空间功能需求;还要为高密度的人流在高温等恶劣气候以及有限的室外空间条件下,减少被动等待时间,提供人性化的场所。 ”

 

    场地中的46个外国国家自建馆极富创意与张力,这些展馆就是“布景”也是世博会主角,假如展馆是 “图”,那么外部公共空间就是“底”,这些承担重要配套设施功能的“大肌底”用何种形式融合各类展馆?这个问题光草图就画了上百张,讨论也不下几十次,林选泉苦苦思索而不得理想答案……后来,书架上那本老子 《道德经》让他茅塞顿开。 “天下万物生与有,有生于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种思辨的方法不正是解决场地 “设计之道”?场地“底”的形用“无”的思维尽可能做到 “简洁”,以应对场馆“图”的“复杂”。场地广场空间布局采用“方正、秩序”格局,具体通过6m×6m的网格铺地形成过渡性空间来实现,这种网格状的空间结构具有方向感,便于引导高密度人流,且易于融合各种形态展馆建筑,同时还能吻合场地周边的城市肌理。而绿地空间布局呈“水墨、自然”格局,呼应滨江绿地的“滩”和“扇”,形成“曲”中有直的空间,整体上的“一方一曲”在对比中形成和谐统一。

 

挑战之最:极端高峰日80万人次参观量

 

     世博巨大的人流压力无疑是各种挑战中之最,7000万人次,高峰日60万人次,极端高峰日80万人次。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天内搬进一个中小型城市人口到世博园区。由于,园区建筑面积有限,高峰日将有超过76%的人流由室外场地公共空间来消化。所以对人流进行高效、合理的组织与引导显得十分重要,林选泉为了研究高密度人流特征常常在节日去南京路、上海国际车展、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等 “人多热闹场所”观察各种人流特征,详细记录在案,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结合场地景观特征找到了方法,林选泉表示,除了运用详细的标识系统分级别对信息传递与人流引导外,结合园区以东西向高架平台为主南北向为辅呈鱼骨状的人流特征,设计了纵横穿插成网格状的廊状线形遮荫体系来引导人流。

 

    另外,在广场中采用区别明显的铺装纹理与色彩来界定不同的功能空间,如交通性空间,广场核心空间,过渡性空间,遮荫休憩空间,演艺空间以及个别展馆的室外展示和等候空间。林选泉具体说道:“像引导人流行走的的“交通性空间”采用导向性较强的线性铺装纹理。室外广场尽量减少高差且不设水体。广场上的许多配套设施如坐凳、树箱、花箱、舞台、临时遮荫棚等尽量采取可移动和可装卸设计,以便极端人流时可以迅速撤离腾出地方以应对巨大人流的挑战需要求。楔形绿地中设计了直的 ‘植物通廊’,这样既有风道和视线的通透之用、同时又利于疏散东西向的展馆之间人流。而绿地空间采用乔木加耐践踏草坪的模式,基本不设地形,保证人流驻留和通行。 ”

--------上海选泉设计--------

www.linoliu.com 

blog.sina.com.cn/linxuanquan

精专小美   无为景观

园林景观 丨 装配式花园阳台 丨 建筑设计 丨 城市街具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Smart city street furniture    Architecture 


2010上海世博会  陆家嘴金融城更新 上海中心大厦外环境  

        公共空间总设计团队

Email: hr@linoliu.com   QQ:2644105441

TEL:86-021-51796296



友情链接:选泉设计博客  
我要啦免费统计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沪ICP备1304027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