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地设计(浦东园区)
从布景舞台到未来生活——多元体验的上海世博会公共空间
国际竞标第一名中选方案
主持主创:林选泉、刘月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一次探索未来城市发展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承载人类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寄托与想象……
场地设计应诠释这一美好理想……
从布景舞台到未来生活
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其目的是启动一场世博经济,重建一片新城,而不仅仅是为新造一个展览会。我们希望通过场地设计,展馆建筑围合形成具有传统“街区”生活的广场与街道,会后尽管大多展馆建筑拆除了,但空间肌理被保留了下来,重构成充满自然气息的街区景观、充满绿色理念街区交通、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区生活………
当世博场地重新回归城市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多元体验的上海世博会公共空间
世博会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展览会,无法摆脱其在办展期间作为一大片展览场地的特征……当然今天的这个“舞台”不能再仅仅是“展馆空间”而应转变为“消费空间”,由原先的对展示空间的重视转变为交流空间的关照,馆内外活动的互动,体验......将被动的室外空间转变为主动的室外空间,以“活动”、“游览”,兼顾“等候”、“参观”为主导行为,结合充足的消费、餐饮、休息设施,营造主动的场地空间……
7000万的高密度人流,其中3分之2是由外部公共空间承担,所以,需要营造:
一个快乐交流的世博公共空间,
一个体验互动的世博公共空间,
一个文化多元的世博公共空间。
场地问题与挑战
世博会场地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研究工作,包括围栏区范围内3.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园区2.39平方公里)的广场体系、绿地体系、高架体系、服务设施体系等外部公共空间,是世博会最终落地实施的关键性环节。场地设计既需要协调、融合、落实二十几个世博园区的相关规划设计专项(包括样板组团、组级与演艺广场、商业服务设施、出入口交通、公共交通、安保、现场售票、物流仓储、信息化设施、雕塑等),同时又要演绎好“从布景舞台到未来生活——多元体验的上海世博会公共空间”的主题理念……
场地设计框架:
1.总体理念
2.广场体系
3.绿地体系
4.高架体系
5.设施专项
6.交通专项
7.夜景专项
8.街俱专项
9.技术专项
广场体系
广场体系· 方正· 秩序· 刚性美
楔形绿地· 曲线· 自然· 柔性美
两者的对立统一至尔达到和谐。
通过对展馆空间单元形态的调整达到广场空间形态的合理布局。以“街区空间”的建构与演绎来传达“从布景舞台到未来生活”理念,以定期文艺演出结合广场中设置的“主题体验单元”和不同主题文化的演绎来实现“多元体验的上海世博会公共空间”。
主要设计内容:餐饮娱乐中心“街区空间”的建构与演绎、主题广场主题文化的演绎、广场的空间布局、绿化景观设计、容量预测、交通组织、商业与服务设施布置、设施小品安排等。
综合服务广场
包括:餐饮娱乐中心、庆典广场、主题广场(主题馆广场、亚洲广场、大洋洲广场等)
综合性广场是世博园内的核心广场,是世博园内举行重大活动的室外空间,具有大型庆典、礼仪接待、综合演出、大型展示、餐饮娱乐等功能,为游人提供多功能、多层次的室外活动,也是世博园内人流最为集中的广场,同时也是重要的人流疏散避难的场地与通道。
展会广场
包括:A片区广场(A02、A03、 A09、A10地块广场)、
B片区广场(B02、 B03、 B12地块广场)
展会广场是展馆之间和展区之间的室外广场空间,主要为世博园内各展馆区提供室外展示、小型演出、游人休闲活动、排队等候及人流疏散的场地空间。缓解展馆内人流压力,同时体验城市生活。
出入口广场
出入口广场构成世博园区的前景广场,主要包括浦东园区5大出入口广场:上南路、高科西路、后滩、长清路、白莲泾,是排队、等候、安检、人流疏散的广场空间,由出入口内广场、外广场组成。
高架广场
包括:世博园区内各个地块东西向、南北向的临时性高架步道与世博轴,
世博会园区高架广场系统分成永久性和临时性二大类。世博轴高架步道为永久性,其余高架平台均为临时建筑,会后拆除、改建或改为其它用途。30-40米宽的高架步道主要起到组织展馆间人流作用。
高架体系
高架步道是世博园区内连接各展馆和室外空间的重要人流通道,将各展馆空间和室外空间有机串联,具有人流交通集散、配套设施功能、 遮荫避雨、游憩休闲、景观等功能。
世博园区高架步道平台按规划将达到20余万平方米,对整个世博园区的景观影响较大,为使高架步道完美的融合在世博园中,遵从勤俭办博的宗旨,应从建筑造型、结构选材、景观特点、经济分析等多方面比较,确定合理的建设使用方案。
主要设计内容:
高架步道的结构选型设计柱网及结构设计、断面形式比选、采光井做法比选、桥面水平交通设计、桥下交通设计、垂直交通设计、高架步道的4大关系(与出入口广场、道路、绿地关系、场内建筑关系)、高架步道的服务设施布置、立体绿化、降温技术处理、景观形象设计等。
绿地体系
滨江绿地· 滩扇· 自然· 格局
场地绿地· 水墨· 自然· 格局
绿地体系中将“水墨·自然”所所产生的“曲”―――路之曲、水之曲、铺装纹理之曲渗透、溶解到各个其它功能的绿地中去,以达到整个绿地形式的统一。在曲中引入了“直”的“植物通廊”――既保证风道和视线的通透又能迅速疏散人群,生长出带有自身特色的绿地景观。曲与直在形式上通过植物软化,直之阳、曲之阴的巧妙揉合来体现中国“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
世博会于5月至10月期间召开,场地中植物设计运用选用此期间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景观效果较好的上海地带性植物,营造色彩缤纷、热烈欢愉的展会环境。让游客体会到中国的特色,享受到上海的感觉
世博园区场地绿地体系包括以下五大类(滨江绿地除外):
活动绿地:
地块与地块间的带状楔形绿地,主要结合基础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活动、援助、购物以及功能服务,同时也是将来城市街区组团的绿地空间,为永久性绿地。
景观绿地:
分布于组团展会间的带状绿地,主要隔离展馆地块与部分市政设施的绿地,卢浦大桥区地带的楔形绿地。。
道路绿地:
沿园区道路两侧的道路绿化,包括5条次干路和10条支路。
广场绿地:
分布于组团展会广场间的绿地空间,采用固定绿化与移动树池花箱相结合的方式为展会广场空间提供遮阳降温,同时也是分隔场地空间,为游人提供临时性休憩的重要形式。
屋顶与垂直绿化:
指分布于展馆、设施建筑等体块上的绿地,主要起到降温增湿等效果,同时也是“和谐生态”理念的展现。
设施专项
结合场地设计需求,对商业和服务设施进行布局和形态设计深化,力争做到类型完善、规模合理和布局高效,最大程度为世博会的运营提供安全和服务保障。
设计中贯穿绿色设计 “3R”原则:
Reduce (减少,节约), Reuse (重复重新利用), Recycle (循环)
采用模数化的空间布局、定型化的结构体系、 钢木材料的组合。
主要设计内容:
对3大片区以及与其中各个地块进行餐饮设施布局与设计、购物设施布局与设计、功能援助设施布局与设计、公厕布点与设计、其它相关设施布局与设计等。
交通专项
世博会场在184天期间将迎来7000多万游客,平均日客流量40万人,极端高峰日80万人次,高峰小时到场客流将达20万人次。大量人流、车流对场地是很大的挑战,由此畅达、舒适、安全的交通设计尤为重要。
主要设计内容:
交通需求分析、客流出入区域时变曲线、分区设施的交通流量预测、道路交通供应设计方案及相关分析、交通组织设计等。
夜景照明专项
世博园区浦东展区通过夜景照明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深层涵义,设计上除了满足通常照明的职责外,同时也需要营造展区主题气氛和美好的滨水光环境,打造“精彩难忘的夜间世博园”,同时积极应用新能源、新技术、降低能耗,走可持续的绿色照明之路。
主要设计内容:
世博园区夜景照明主题分区设计、夜景照明色彩分区设计、夜景照明空间与时间手法、绿色照明设计、灯具选型、灯具布置等。
街俱专项
主要包括:广场主题“体验单元”、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景观装饰物、餐饮零售点、候车亭、遮阴、树池坐椅、休息亭、垃圾回收设施、饮水机、雕塑小品等
世博会的街具小品在满足展会服务功能同时,应在材料上以3R为准则。
技术专项
积极运用可运用、可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保障场地设计的实施。
水质净化、土壤处理技术、生态种植、节能技术、耐践踏草坪、降温技术(如雾森、屋顶绿化)、环保透水材料(生态沙、透水砖、透水混泥土等)、可回收材料(如塑木、木屑铺地等)、场地废弃物的利用等。
主要设计人员:林选泉、刘月琴、徐晓清、徐卫创、刘妙青、陈昌禧、徐方斐、陆彧、黄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