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泉评论

哎哟妈呀,学术圈-- 学术圈里的潜规则

哎哟妈呀,学术圈 --- 学术圈里的潜规则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只为博取诸君会心一笑,一切“了然,了然” ...... 

仅以本文献给博士论文写作一线的同志们。 

 

到底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 

智力大考验,本来应该是专研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成了精神诅咒,像套了一个紧箍咒,像个永世不得超生的猴子,而研究的东西不但无趣,还像五行山,压的你透不过气来。

 

写论文就是八股文,绪论,研究目的意义,文献综述,方法框架,基本占据了论文的一大半,自己的东西倒像是穿在里面的内裤,羞于见人的躲在后面。既然是探索未知的世界或是方面,又怎么可能一开始就有很完备的论文框架结构,或者是很明晰的观点和态度。

 

每个人都是救世主,论文的背景总是“今天快速发展的城市带来城市......的问题。”不管是一流二流甚至末流大学的硕士博士论文总是逃不了的怪圈,仿佛通过他这样研究,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实抛开了这个学科真的能对城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自然面前,人还不是渺小如蚁。日本的城市建设比我们先进吧。城市环境比我们要更优越吧,载入吉尼斯纪录的防洪堤,在海啸面前还不是一样不能完全的让人免于灾难。更何况我等研究,一个一个只是华而不实的大口号。

 

写论文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变换名称,变换逻辑,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只是为了证明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错乱,至于现实是怎样与我无关,我高高的坐在“巨人”的肩膀,早已不食人间烟火,于是搞动物保护的,巨著写成了,动物死光了,搞风景保护的,风景早成了度假区了,搞城市建设,不也在重复建设性的破坏吗。

 

用最难理解的句子来解释最简单的道理,而且还要建立有无数指标,参数的无数次方的公式来验证它的科学性。结果就是一场大的智力大考验。而现实问题真的是必须靠这些模式和方程才能解决吗?如果是这样,以中国每年“超英赶美”的速度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博士生不是早就应该把中国这点子破事解决了,但现实呢?十几年前的一个学科困扰,也一样出现在十几年后的论文中。甚至是百年后的论文中。

 

做学问就像赶时髦,没有连续的长期的研究,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西方的近乎“膜拜”的不健康心理,同时也是为了走出一个捷径,总是追随者西方的脚步,做点文献阅读,看看文献,也跟在无所事事,只知道闲扯概念的老外的后面,炒炒新概念,磨磨牙。可能是“新瓶旧酒”也可能只是一时头脑发热的臆想,但就为了一些臆想,我们却奉献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同时,老外的概念到了中国,因为缺少约定俗称的称谓,于是根据个人的研究背景,外语水平,认知水平什么样的翻译都有,并且还曾长期因为一个翻译,居然可以搞出两个专业,实在是贻笑大方。三国鼎立,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搞到最后是渔翁得利。

 

论文写的早,写的多少就可以决定你研究的地位,至于它有多少价值,有什么用似乎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样造就了多少没有真才实学只知道空炒理论的所谓“砖家”,实际对中国的问题根本没有起到点滴的解决。

 

老师未必是你研究领域的专家,甚至可能他对这个领域也是知之甚少,论文看过一篇两篇,就可以指手画脚。让你研究的目的是给他多一个研究方向和成果,用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他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老师无法从根本上帮助你,但是为了显示他的能力,还需要对你的论文进行一番评论。能给的意见无非就是一些论文八股文的内容,比如文献综述有没有评点完,论文的创新点在哪里,结构不够合理等等这种框架性的意见,往往是听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本子记得满满的但过后细细品味,也发现没有一点针对性的意见,还是一团乱麻,两眼还是一码黑。

 

老师忙于捞外快,做工程,平时对你的论文进展不闻不问,见面时间也是一拖再拖。但是对于工程项目,他倒是图图必看,无非就是这个点有点小,那个颜色不过跳。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理论很高,实践很低。眼界很高,实际很低。说理论的时候,头头是道,到实践的时候,也难逃俗套,甚至低于俗套。但同时又对实践者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下等人干的事,但等到他实践的时候,他又觉得自己是在实践自己的理想,并且忙的不亦乐乎。

 

相对了别的领域的浅规则,这个圈里什么也不缺,男人有“权”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权”。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披了一件“道貌岸然”的外衣,再加点所谓“敬仰”所谓“尊敬”的调料,也无非行一些“男娼女盗”的营生。这等女子平日里进行一点“下半身”的思考在国内的核心期刊凭借关系,混点垃圾论文,再在外行人那里寻找一点心理的慰藉,待于时日也可以毕业,说不定还混个”优秀毕业生“或者别的荣誉。所有的严要求,硬规定,在这等人那里通过精神与肉体的深层交流,崩溃瓦解,神马都是浮云,正应了古人那句话“柔能克刚。”看来上本身结合下半身的思考,还是比我等贱民要深入的多。而我等贱民,只有顶着一轮轮加深的眼镜读书,埋在电脑面前,拼老命铆文字,“为伊消的人憔悴”却只为混一张毕业文凭。目标越来越低,而毕业却越来越遥遥无期。

 

学校是“工具式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不是人格,个性培养的基地。当一个台湾的学工程的教授到学校来讲学,在枯燥乏味的公式介绍的同时,居然和我们谈起人除了要工作,同时也要活在当下,善待家人的哲学,并且他的发现,还是他的一个学生给他发的一份e-mail的时候,我才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在我本科的时候,老师也会偶尔和我们谈谈他们年轻时的事。整个讲座别的内容我已经忘了,但我记住了一句话“活在当下,善待身边人”,其实在当下资讯的时代,要想了解这位教授的学术成果,不是上网就可以知道吗。

 

大跃进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数量,而且还有教师的队伍。很多老师也还处在需要资历往上爬的阶段或者处在生存和竞争的夹缝中,并且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疾病,所以从容与宽容,超然物外和他们根本就不沾边,德高万众更是奢求。学生只是老师有限学识的继承者,但不是超越者,更不可能希望他们有“青出于蓝而甚于蓝”的气度,你就是他廉价雇佣的长工,工作是你的,成绩是他。吃苦是你的,享受是他的。赚钱的是你,花钱的是他,写论文的是你,第一作者是他。好像在中国,只要媳妇熬成了婆,当上教授,招上学生,你的后半身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社会上的有良企业,尚且要给员工弄个“几保几金”的,适当的时候还要关心下员工的思想和他的家庭,在他这里,他只关心你给他干了多少活,赚了多少钱,其他的那就是你自己的事,和他没有关系,什么研究呀,论文写作呀,真的,别烦他,先做几个伟大的工程,有空再随便翻翻吧。

 

而且你一定一定一定,在任何任何方面都不要超过他。住宿舍吃食堂,每天呆在图书馆,“一穷二白”是最好的学生,否则都是一群不务正业的混混。。。。(此处略去300个字)凡是的总总,打击你的自信,加上某种他或者也无意识的嫉妒心,是他们回报你最好的交心礼物。所以我的一个同学总结一句话说:读博的时间越长,你的智商越低。我想补充一句的是,是因为你的自信心降到了零,所以你的智商也跟着出问题了。

 

更可怕的是,老师和老师之间也有门第以及派系之争,拉班结派,风气和社会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表面看着和和气气,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xx叫我咬谁,我就咬谁”,可怜的是学生,或者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出气筒,或是炮灰而仍不自知。

 

过去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搞不好是”一日为师,千日为夫”,过去的师生关系是挚友与师徒的关系,现在是老板与卖身工的关系或者是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甚至可能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领导高高在上,小员工们卑微的缩于一角。老师不再可以和你就一个观点或是一个学术问题争论或是探讨,问题是他或是没有时间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你谈这个。

 

如果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如果不能具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甚至无法在现实面前辨认黑白,这么前仆后继,难道只是闲的无聊,非要找点事折磨自己。多说无益,不如夹起尾巴,做个研究的”伪人“,目标是努力制造文字垃圾,为不可持续做出贡献。

 

无聊瞎扯,只为磨牙。 

 

--由于怕引起学术圈的“跨省通缉”,故隐去作者真名,但绝对是原创。


--------上海选泉设计--------

www.linoliu.com 

blog.sina.com.cn/linxuanquan

精专小美   无为景观

园林景观 丨 装配式花园阳台 丨 建筑设计 丨 城市街具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Smart city street furniture    Architecture 


2010上海世博会  陆家嘴金融城更新 上海中心大厦外环境  

        公共空间总设计团队

Email: hr@linoliu.com   QQ:2644105441

TEL:86-021-51796296



友情链接:选泉设计博客  
我要啦免费统计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沪ICP备1304027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