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概念规划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design,zhangjiariver shanghai
撰文/图片提供 刘月琴 林选泉
城市或城市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是产生城市空间特征,从而形成城市特有面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滨水景观。“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使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
通过对国内、外滨水区的规划与设计、开发的总结,应该来说,国内更多的是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提出的,而对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不太注重。往往使得在滨水景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对于繁荣当地的文化、经济方面多少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在滨水区将本地市民的生态游憩空间结合滨水区的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应该是在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张家浜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口,全长为23.5km,是浦东新区中心区域的唯一骨干河道,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从1998年起开展整治,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已经成为浦东的一处有名的景观河道。
如果仅仅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来看,张家浜滨水绿化景观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了,但随着上海斥资500亿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 “东方水都”的构想 (图1),张家浜处在构想“八射”中的“二射”(图2);随着浦东的发展,浦东的以车行为主的城市形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游憩空间的需求;以及滨水区域独特的景观感受,从而张家浜的生态游憩功能的开发势在必行。
规划理念
将“游憩、景观、生态”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使其游憩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景观游憩资源,并利用生态的思想作为指导,在保证滨水景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各种游憩容量的扩大,最终达到张家浜景观河道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
构思立意:
1.整体定位
张家浜是除了山体外,承载了自然状态下的江、城、居住区、园林、百米林带、乡、田、湿地、海多种的地貌景观。从而其生态上的价值是对它进行定位的关键。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滨水区游憩开发的角度出发,认为还是以生态游憩为主。结合生态游憩开发,进行生态设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地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
2.整体构思
①构筑完整的步行系统
张家浜连续的滨水空间被桥所分隔,通过沿线的桥改造,使两端的步行道路连通,使人不用穿越跨越张家浜的交通干道,在浦东的市中心通过相对完整的自由的步行、自行车行系统,行成一条绿色的廊道和开敞空间系统。(图3)
②形成相对完整的景观格局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浦东的城市基质是城市建筑群,而公园绿地则是斑块,通过张家浜绿色廊道将沿边的绿地斑块串起来,形成浦东的“绿宝石项链”,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浦东乃至上海市水系的开发。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景观格局。(图4)
③以人为本,不以人为尊
在设计中考虑河道两边至少30米的绿地(有研究表明:河道植被的宽度在30米以上时,才能有效提高生境多样性等)。为动植物建构没有障碍的生态通廊,防止“生态孤岛”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带来的威胁。(图5)
景观规划结构图
由于张家浜全长为23.5km,从而根据穿过区域的空间形态的不同将张家浜的景观序列分为:江、城、园、居、林、田、乡、湿地、海,其中结合各段的特色,提出相应的景观对策,开展相应的滨水游憩项目。同时为了完善上述的构思立意,形成张家浜独特的景观特色,结合了八个专项规划以及开发等举措。
江:黄浦江口岸的景观节点,是水上巴士续黄浦江都市繁华游后转而进入张家浜自然生态游的入口,建议改造张家浜水闸,规划一个开敞性水上游船码头广场。同时利用旧的厂房改造成张家浜历史陈列馆,进行相关主题展览。
城:对于周围众多的城市居民区而言,其景观对策是开辟亲水平台,以利于人们日常游憩,如:晨练、打太极、垂钓、群众小范围的集体活动、聚会等。
园:将滨水开放空间的绿地功能与休闲功能融合起来。这一段是离市中心最近,具有聚集人气的先天条件。 景观效果好,绿地斑块最为集中的地方,宜在这段进行滨水区的开发,建立浦东的滨水R B D(文化休憩产业区)。注意协调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居:对于两岸林立的高档别墅区,汤臣高尔夫球场,宜在别墅区前预留出不少30米的绿化共享空间,同时也可以为居住者设立小型的游艇码头。
林:在百米林带以及随后建设的四百米林带,为防止人为的对植被的破坏,采用悬索桥。限制人流,保证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开发。林内开辟
一条林间沙石小道,允许少量人和自行车通过。
田:对农田肌理进行保护完善,提供人们进行耕田、收割、晒稻谷的农田 体会。开展农业生态旅游。在不影响生态格局的前提下,局部地区开辟农田艺术区,放置农田和艺术融合的大地景观作品,举办张家浜所独有的农田景观艺术节。
湿地:是地球的“肾”,进行湿地的保护与生态恢复,建立湿地公园,缓解周边保护性湿地的生态压力。使之成为科普基地,在周边建立1-2个观鸟基地。
海: 改造张家浜长江口处水闸,完善该处旅游景观设施,如餐饮,在海堤处建设观海平台,临海区建海上运动区等。张家浜海口处可设海上码头,乘船
可达橘园之乡长兴岛和横沙生态森林岛,也可在九段沙和崇明东滩湿地观候鸟。
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规划
专项规划
驳岸
生物多样性
水体净化
桥梁景观
码头景观
雕塑、景观小品
夜景照明
标识系统
开发策略
融资举措
开发步骤
其中:
生物多样性
1. 保护植物生境的多样性。
2. 局部地段改变植物品种,增加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3. 靠近长江口的东段,建议进行原生植被的恢复,用反映上海地带性的植物群落。
4. 对于张家浜的动物资源,我们认为只有在保护这种生境以及植物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
景观小品:
将张家浜景观设计所要传达的各层面的抽象语意,转换成具体的符号概念,应用在景观设计元素中,以标准化,系统化,统一性的手法,塑造张家浜滨水独特的景观小品。
滨水区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为,与市中心的关系密切且交通方便。科技馆段、塘桥公园段最适合近期开发。
张家浜科技馆段(杨高路-锦绣路)滨水游憩景观设计
历来,人们把科学与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轴两边的一对轮子,人的左右两条腿,一个硬币的两面。今天终于到了科学与艺术相会的日子,从而科技馆段的设计灵魂定位:
科技与艺术共融
设计与对岸的浦东创意街“云之城”相呼应,其设计理念为“丘之林、水之恋”,同时在设计中将现代科技的太阳能技术及生态节能技术应用与艺术造型进行完美结合,创造独特的张家浜景观语言。
用景观的语言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身处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乐的生活理想。
景观序列一:人与自然相斥。
用人工痕迹的土丘、树木来表述人最初要凌驾于自然之上,表述最初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景观序列二:人对自然的反思。
工业化社会,在带来社会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引
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用散落在草坪中的不锈
钢球来隐喻人类对生态的点滴思索的结晶。
景观序列三:人与自然共融。
人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从而在设计中,我们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尽量保留原来的设计:蜿蜒延伸的防汛通道,错落有致的树木搭配。
张家浜塘桥段――百家姓广场景观设计
在广场设计中,其贯穿始终的设计理念为“人是城市的主人”,“交流是精神的归属”,通过调查与周边居民的公共参与,设立活动、交流的广场,体现真正的人性关怀。
项目位置: 上海浦东
项目委托单位:浦东新区水域环境卫生管理署
设计公司: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 林选泉 刘月琴
规划面积: 长23.5公里 宽40-60米
时间: 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