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发表于《中国园林》2006/ 02

城市滨水带游憩景观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 

刘月琴 林选泉  发表于《中国园林》2006年第2期

 


摘要:城市滨水区处在陆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界,其景观生态边界效应明显,如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生境多样等,但同时也是城市游憩休闲空间的重要载体。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滨水游憩带为例,探讨在滨水区的物质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其生态功能与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协调、统一,创造系统完整的滨水景观。

关键词:风景园林;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游憩;生态;绿道

 

Urban Waterfront Recreation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 Zhangjiabang, Shanghai

LIU Yue-qin,  LIN Xuan-quan

Abstract:   As the edge of  the  landand wet eco-system,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edge effect of urban waterfront area is manifest, such as complex  biome structure; diverse habitat. It’s also the city’s most important recreational space. Taking the recreational landscape  planning of  Zhangjiabang ,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 and create systematic waterfront landscape, firstly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waterfront area improved.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terfront landscape ; Planning&Design; Recreation; ecology;  Greenway

 

城市或城市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尤其是滨水区)是产生城市空间特征,从而形成城市特有面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滨水区也是释放自我、亲近自然的场所。随着城市滨水区运输功能的减落,滨水区对于城结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建构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滨水区也是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滨水区环境规划设计就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就滨水区的游憩环境规划设计涉及的多个方面做些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开发的总,应该来说,国内更多的是从物质环境的角度提出的,而对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不太注重。容易就事论事,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往往使得在滨水绿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对于繁荣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方面多少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在滨水区的物质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就保护其生态功能与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协调、统一,将本地市民的生态游憩空间结合滨水区各自的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滨水开敞空间,创造独特的滨水景观是本项目首要考虑的问题。

------------------------------------------------

作者简介:

林选泉/1978年生/男/福建大田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室主任/从事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上海 201204)

刘月琴/1978年生/女/福建宁德人/同济大学景观学博士在读/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室/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上海 201204)

------------------------------------------------

 

1 张家浜滨水景观功能的深层次认识与定位

 

张家浜是浦东新区中心区域的一条骨干河道,全长23.5km,西连黄浦江,东接长江口。原来是

“臭水浜”,自1998年开展整治以来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接待过132批国内外贵宾,被联合国副秘书长托普弗赞为“城市规划的典范”,现在已是上海有名的景观河道(图1)。

 


图1 上海“东方水都规划”与张家浜(原图参考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品精选集,2003)

 

从昔日的臭水浜到景观河道,如果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来看,张家浜在绿化和市政工程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从现状条件分析:张家浜绿带相对封闭,步道遇跨河桥就断,对外普遍缺乏联系。尽管周围的绿地斑块都巧妙地引水入园,但有些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使其缺少向腹地延伸、拓展开敞空间的要求。目前,张家浜的驻足停留性、公共开敞性较差,只是一条绿色通道,因此,规划对张家浜滨水景观功能的深层次认识与定位有着现实意义。

 

目前,张家浜是上海市惟一的一条较为完整的景观河道。从黄浦江到长江口,从城市化高度发展地区到农村,她浓缩着浦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印证着浦东开发开放发展的历程。对于浦东而言,张家浜不再仅仅是一条只有“绿量”的绿色河道,她还应该是一条历史文化廊道。

 

围绕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游憩、景观、生态”三元素进行规划和设计。目标是

 

(1)建立一条集生态与环境、休闲与教育、融合多元文化及功能一体的线性绿色景观廊道,形成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提供市民休闲娱乐,提升浦东人居环境质量;

 

(2)打造浦东的滨水RBD――休闲产业区,促进浦东滨水休闲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浦东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

2 依托张家浜优势,打造浦东首个滨水RBD,建构地标性滨水地带

规划中,提出建构浦东滨水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休闲产业区(又称“游憩商务区”)的构想(图2)。

 

图2   张家浜滨水RBD构想

 

浦东是新兴的国际化城区,但缺少“人气、文气、商气”是许多人的共识。浦东缺少一个真正融休闲、文化活动、精品购物等各类游憩商业项目为一体的绿色公共开敞空间,而不是缺少人气的“绿色沙漠”。以张家浜“园”区域的开发为契机,带动“园”区域周围相关地块,共同打造浦东最具特色的滨水RBD区,聚合浦东的“人气、文气、商气”,促进浦东“休闲产业”的发展。

 

张家浜“园”区域具有滨水开发的诸多优势条件,是指从塘桥公园至世纪公园段的相关区域,该区域离市中心最近,具有聚集人气的先天条件[1]。景观效果好,绿地斑块最为集中。从西往东分别为塘桥公园、竹园公园(在建)、世纪公园。且该区域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竹园商贸区,相邻花木行政区和世纪公园高级住宅区,紧靠东方路,商业繁荣,交通便捷。区域附近,集中了世纪公园、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展览馆等文化艺术设施,“文气”浓厚。由陈逸飞策划的“张家浜创意街”刚完工,就坐落在世纪公园板块,与上海科技馆隔着张家浜相望。同时,该区段是“浦东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中的“文化休闲走廊”。而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开发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是其生命力之源泉。(图3)

 


图3 资料来源:浦东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结构图

 

该区域RBD的建立,将水上游览、精品购物、科普博览、影视会议、艺术创作、艺术展览、健身美容、特色餐饮、主题游憩等各类载体加以系统组合,推出各类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一个休闲、购物的好去处[2]。(图4)

 



图4   张家浜RBD区科技馆段环境设计

 

3 绿道(Greenway)网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对于上海苏州河,张家浜有较为完整的绿带,目前两岸的绿带可以达到10~30m,它如一串绿宝石项链,串起周边散布的公园绿地斑块,形成相对完整的绿地格局,使得张家浜滨水游憩空间的开发又有向其“腹地”延伸的可能(图5)。相对于黄浦江,它没有千年一遇的高大防洪墙并且河道宽度平均为40m左右,容易形成较为亲切宜人的滨水公共空间。从而为其绿道网络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图5 张家浜绿色廊道

 

在张家浜河道周边(东郊宾馆、汤臣高尔夫球场、世纪公园、花木行政文化中心、上海科技馆、竹园商贸中心、陆家嘴金融中心等)建立相对完整的步行、自行车通道系统,在浦东市中心结合成一条绿色的廊道和开敞空间系统(图6)。

 

图6 张家浜滨水步行道

 

同时也为动植物建构没有障碍的生态通廊,防止“生态孤岛”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带来的威胁。

 

上海市地处江浙河道网络密集之地,可以推行河道绿道网络建设。以张家浜绿道建设为契机,带动浦东乃至上海市水系绿道网络的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利用目前张家浜生态游憩开发的契机,建立方便生活和工作及休闲的绿色步道及自行车道,具有现实的积极作用。这样的城市绿道网络不但可为步行及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步行通道,也可大大改善城市车行系统的压力[3]。同时调节景观结构,连接破碎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走更生态和可持续的道路。 

4 尊重场地,按场地所承载的景观资源进行功能划分

张家浜承载了江、城、公园、别墅区、楔形绿地、百米林带、乡、田、湿地、海等多种地貌资源。如何延续这片土地所承载的记忆,摈弃传统的手法进行主题功能分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中按张家浜所承载的多种地貌景观资源进行划分,体现对场地的尊重,增加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同时结合各段特色形成对应的规划,开展相应的滨水休闲游憩项目。(图7)

 



图7 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规划结构

 

4.1 江(黄浦江口至张家浜西水闸):

建议结合张家浜水闸改造,规划一个开敞性的水上游船码头广场,并将长江口的有污染的工厂进行改造,利用旧的厂房改造成张家浜历史陈列馆,陈列张家浜河道的整治过程、开发发展的历史。

 

4.2 城(浦东南路至东方路):

开辟亲水平台,以利于人们日常游憩如:晨练、打太极、垂钓、群众小范围的集体活动、聚会等。(图8)

 

 

图8 百家姓交流广场景观设计

 

4.3 园-RBD(东方路至芳甸路):

 

利用周围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浦东最 具特色的滨水RBD。促进浦东“休闲产业”的发展。

待建的竹园公园以及世纪公园,为张家浜滨水区的开发向“腹地”延伸成为可能。世纪公园免费开放后的功能改造可与张家浜联动开发。

 

4.4 居(芳甸路至金桥路):

结合规划中近1km宽的楔形绿地——金张绿地,以及两岸林立的高档别墅区和汤臣高尔夫球场,设立小型游艇码头,形成共享的绿色开敞空间。

 

4.5 林(金桥路-环东二大道):

利用实施中500m宽林带资源:百米林带以及随后建设的400m林带、金张楔形绿地资源,开辟休闲区域。将林带内河道与张家浜沟通,形成小湿地景观。为防止对植被的人为破坏,运用悬索桥方案,将人引入林地,进行森林浴。并开辟透水性的林间小道,在保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低密度的林带休闲项目开发。(图9)

 

 


图9百米林带--飞索观林海景观

 

4.6 田(环东二大道以东即东段):

结合规划中的新市镇滨水绿地,局部保留当地较有特色的民居,进行改造,建立绿色饭店,构建上海首家餐饮DIY,提供绿色农作物的种植、采摘、加工与品尝的场所,让人在乡野间享受餐饮的乐趣,在品味间体会中国餐饮文化。

 

农田也是绿地,运用景观设计,适宜地段保留两岸100~200m的农田绿地面积。对农田肌理进行保护和完善,开展生态农业游憩项目,提供人们进行耕田、收割、翻晒稻谷等田园生活体会。在不影响生态格局的前提下,局部地区开辟农田艺术区,放置农田和艺术融合的大地景观作品,举办张家浜所独有的农田景观艺术节。

 

4.7 海(长江口):

改造长江口处水闸,完善该处游憩景观设施,如建设廊桥式观海平台,设海上码头,临海区建海上运动区等。

 

5运用桥梁景观CI理论,让张家浜桥梁群更具系统、统一、独特性

桥梁是滨水区重要的景观元素。张家浜滨水带现有简支梁桥30座,上承式拱桥1座。其桥梁景观设计是针对这些现有桥梁的改造以及结构区中新建的景观桥梁。

 

如何让这么多桥梁协调统一于张家浜滨水环境中,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运用桥梁景观CI(Corporate Identity)理论,让张家浜桥梁群更具独特性、统一性、系统性,对桥及张家浜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达到人、桥、环境的和谐统一[4]

 

先确定张家浜桥梁景观设计总体理念以及各区段的桥梁风格:突出西段桥梁的现代文化气息,中西段的自然纯朴气息,然后在工程和景观统一的前提下,优选桥型,设计对应的桥梁主体和桥梁附属景观设计系统,最后进行张家浜桥梁色彩和桥梁夜景专项设计,同时对桥梁群建立完善的管理、维护、宣传、运营等制度。

 

近期需改造和设计的桥梁有:杨高路桥、锦绣路桥、创意街步行桥(图10),以及世纪公园内几座低净空人行桥。如将世纪公园7号门桥梁改建成具有海派文化、通透轻巧的新型现代廊桥,使其集休闲、观光、餐饮、通行为一体。

 



图10 张家浜创意街人行桥景观设计

 

6 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的滨水游憩景观规划专项

为了完善上述的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规划,形成张家浜独特的滨水游憩景观,从整个滨水景观的系统性出发,规划分为4大方面:(1)专项规划;(2)开发策略;(3)融资举措;(4)开发步骤。

其中专项规划有:

 

6.1 绿线控制

有研究表明:当河流的植被宽度在30m以上时,才能有效地起到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等作用[5]。同时滨水游憩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条件:滨水开放空间的共享性,防止各单位对张家浜共享空间的独占。

 

根据张家浜3段规划的不同要求以及现实条件,绿线控制分近期和远期。

 

从已经成型的张家浜西段(黄浦江口到罗山路)来看,其绿线为20~30m范围,首先应该保证其不被破坏。远期,随着该段城市空间功能置换,要求其绿线为50m。

中段(罗山路到环东二大道)绿线要求:平均50m(最低要求)。金张锲形绿地根据规划,两岸保持500m左右绿地。

东段(环东二大道到长江口)绿线要求:100~200m。

 

6.2 驳岸

由于历史原因,张家浜现状的驳岸主要是以硬质直立驳岸为主,西段甚至为混凝土硬质衬底。这种传统的驳岸将河流和周边土地做了隔绝,将两个生态循环系统做了隔绝,非常不利于张家浜生态河道建设。规划中将结合3段驳岸不同特点进行分期改造,西段在改造的基础上可以推荐采用结构性的柔性护岸中的多孔混凝土球法。中东段运用土壤生物工程驳岸技术中的灌木层插法等,局部地段还可运用全系列的生态护坡设计。(图11)总体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6]

 



图11 张家浜生态驳岸设计

 

6.3 生物多样性

保护植物生境的多样性,局部地段改变植物种类,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靠近长江口的东段,建议进行原生植被的恢复,用反映上海地带性的植物群落。对于张家浜的动物资源,只有在保护这种生境以及植物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

 

6.4 建筑的控制

临河面建筑的高度控制与两侧河道绿线控制范围之间的关系:比例控制在1/1到1/2。防止各个单位对滨水公共空间的独占。提倡点式建筑,反对板式建筑,保证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视线通廊。应该有针对的进行张家浜滨水建筑的统一规划与设计,滨水的建筑色彩应该与周围整体环境协调。

在绿线范围内的低密度的公共建筑应掩映在绿海中。

 

6.5 码头及水上一日

构建张家浜水上一日游。在张家浜生态游憩的几个主要的景观节点增设游船码头。整体上张家浜水上游览主要以静态游览为主。

近期以小型的动力、人力游船为主,发展区段休闲游憩,以克服目前张家浜整体桥梁桥下净空过低的现状。中远期通过改造水闸以及桥梁改造,游船可以从黄浦江到长江,同时可以发展水上巴士游船。

 

6.6 雕塑景观小品

运用大地艺术、动态雕塑、公共艺术等作品,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揭示艺术的本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打造张家浜特有的环境雕塑长廊。以标准化,系统化,统一性的手法,塑造张家浜滨水独特的景观小品。

 

6.7 标识系统

 

 

为提升张家浜整体形象,可运用公众参与的手法,确立张家浜标志(Logo)(图12)。张家浜标识系统包括:指示牌、地图、特殊指示牌、景区结构牌等,根据张家浜河段性质和周围环境,从人的行为出发,合理设置各类标识,使人群高效准确地使用。标识设置的形式、位置、高度、大小以及文字的表述都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并统一于总体风格中。 

 

图12 张家浜标识设计 

7后记

该规划先后通过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市民代表座谈会、专家论证会、浦东新区区长专题汇报会、上海市政协主席及“搞好上海市水系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水都”课题组汇报会,获得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得到各界好评,同时还得到11家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接受公众反馈意见。

------------------------------------------------ 

项目位置:  上海市浦东新区

规划面积:  长23.5km,宽30~200m不等

规划时间:  2004.10-2005.5

 

参考文献:

[1] 张庭伟,等编著.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35.

[2] 庄崚. 浦东呼唤文化休闲产业区 [J]. 浦东开发,2002(11):37-38.

[3]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60-173.

[4] 林选泉,张大伟,等.桥梁景观CI理论及实践[J].城市道路与防洪,2005(2):11-15.

[5]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11):44-48.

[6] 陈小华,李小平.城郊河道的生态坡岸设计-以上海浦东新区河道为例[z].2004:中国浦东.生态河道研讨会论文集:58-69.

--------上海选泉设计--------

www.linoliu.com 

blog.sina.com.cn/linxuanquan

精专小美   无为景观

园林景观 丨 装配式花园阳台 丨 建筑设计 丨 城市街具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Smart city street furniture    Architecture 


2010上海世博会  陆家嘴金融城更新 上海中心大厦外环境  

        公共空间总设计团队

Email: hr@linoliu.com   QQ:2644105441

TEL:86-021-51796296



友情链接:选泉设计博客  
我要啦免费统计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沪ICP备1304027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788号